“庆祝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60周年”专刊出版
为了庆祝兰州化物所60华诞, 王齐华研究员、刘维民研究员、阎兴斌研究员共同作为特约编辑,组织了“庆祝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60周年”专刊,于《中国科学:化学》2018年第12期出版。专刊介绍了兰州化物所近年来在固体润滑、催化化学、分析化学、黏土矿物功能材料和电化学储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以下是专刊目录,欢迎关注!
庆祝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60 周年专刊
编者按
前言: 庆祝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60 周年
王齐华, 刘维民, 阎兴斌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429–1431
评述
凹凸棒石: 从矿物材料到功能材料
王文波, 牟斌, 张俊平, 王爱勤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432–1451
抗AD 活性天然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王君, 孟宪华, 王伟峰, 赵晓博, 李彩虹, 杨军丽, 师彦平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452–1465
工程导向碳薄膜宏观超滑研究进展
王永富, 白永庆, 高凯雄, 张斌, 张俊彦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466–1477
非水体系锂/钠离子电容器研究进展
郎俊伟, 张旭, 杨兵军, 李红霞, 阎兴斌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478–1513
摩擦起电的界面调控与应用研究
郑有斌, 马韶晨, 冯雁歌, 王道爱, 周峰, 刘维民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514–1530
仿生超润湿材料的研究进展
文刚, 郭志光, 刘维民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531–1547
低共熔溶剂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韩晓菲, 陈佳, 张海娟, 李湛, 邱洪灯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548–1560
专题论述
极端条件下的聚酰亚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段春俭, 邵明超, 李宋, 张新瑞, 王超,王齐华, 王廷梅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561–1567
基于含羰分子构建与转化的含氮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催化体系研究
代兴超, 袁航空, 黄永吉, 王红利, 吴亚娟,张玉景, 柳淑娟, 石峰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568–1586
氮掺杂碳包覆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多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王嘉, 李福伟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587–1602
论文
铜铁共催化实现尿素作为氰源的碘代芳烃的氰化
董亚楠, 王花, 李跃辉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603–1610
亚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牢固的嵌入式聚合物刷
马正峰, 刘强, 吴杨, 李斌, 于波, 刘钦泽, 周峰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611–1618
手性Mn(III)-Salen 配合物催化的2-芳基环烷醇的高对映选择性氧化动力学拆分
徐大乾, 孙强盛, 夏春谷, 孙伟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12): 1619–1626
特约编辑简介
王齐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博士生导师。1990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物理化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化学系进行合作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第九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化学会理事,《润滑与密封》杂志编委会委员,《摩擦学学报》杂志编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复合材料摩擦学、空间环境材料失效行为和机理研究以及苛刻条件下的润滑材料和密封技术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骨干,先后承担了20多项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荣获中科院首届刘永龄奖。
刘维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Asian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年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2000年后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2005年担任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及主持工作副所长;2005-2012年担任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00-2018年担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2015年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研究领域为航天航空润滑、材料磨损及合成润滑材料。在相关研究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第一和第五获奖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第一和第五获奖人);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或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4项为第一获奖人)。取得授权(含合作)发明专利100多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合作发表重要论文600多篇,被引用2.6万余次;编著出版中文研究专著3部,参与撰写4部英文专著(共5个章节)。曾担任“神舟七号飞船固体润滑材料空间环境实验”项目及科技部润滑材料领域2个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6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得(中国)摩擦学最高成就奖。
阎兴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主任。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8月至2008年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做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碳纳米材料和电化学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和金属离子混合电容器)的研究。分别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2004)、新加坡千禧基金(2005)、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奖学金(2006)、新加坡杰出工程成就奖(2007)、中科院人才计划支持(2010)、研究所青年创新特别奖(2015)、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2015)、甘肃省科技发明一等奖(2015,排名6)、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016,排名6)和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特聘骨干人才,2017)。至今在国际SCI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引用6000余次,H因子44。现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中国电工学会超级电容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协会(IAOEES)理事。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免费浏览和下载全文。